在青島海岸路18號“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”的展室中,掛著從1923年以來歷任中共青島市委(支部、特支)書記的肖像,其中兩位是從國立山東大學(中國海洋大學前身,在今海大魚山校區(qū)辦學)走出來的年輕人:李欣、陳振麓。簡介顯示,李欣于1937年9月至1937年11月任中共青島特支書記,陳振麓于1937年11月至1938年1月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。
李欣,1917年6月生,福建長汀人。1936年8月考入國立山東大學工學院機械系就讀,時年19歲。他原系同濟大學的學生,因參加“一二·九”運動被學校開除,他找到了中國共產(chǎn)主義青年團,參加了團組織,根據(jù)他的家庭和個人情況,團組織決定讓他再報考大學,繼續(xù)搞學生運動。8月下旬的一天,他由上海乘船來到青島,到碼頭迎接他的有原在同濟附中已參加共青團的王冠仲等人,王冠仲也是被開除學籍后于一年前考入國立山大的。
1934、1935年間,青島的黨、團組織連續(xù)遭到破壞,幾乎成了一片空白;國立山大的學運處于最低潮,王廣義、李聲簧等六名學運骨干被開除學籍后,校內(nèi)幾無共產(chǎn)黨員。李欣入校后很快把一些熱心救亡活動的同學組織起來,在中文系王桂榮同學家中,秘密成立了青島救亡同學會,除國立山大同學外,還有鐵路中學、文德女中等中學的學生。會上通過了“成立宣言”和組織章程。
李欣把從上海帶來的一些進步書刊,如中共中央的《八一宣言》《從午夜十二點到兩點鐘》以及我黨在巴黎出版的《救國時報》等,在學生中秘密傳閱,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。救亡同學會還與北平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(簡稱民先隊)取得聯(lián)系,得到了他們在工作上的指導。1937年春,在中山公園成立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山東大學隊部,通過閱讀和演唱等活動,廣泛發(fā)動群眾,擴大了政治影響。
1937年7月,李欣、王冠仲等應邀赴北平,參加民先隊全國代表大會,正遇“七七事變”的第二天,大會雖沒開成,卻大大增強了他們的抗日救亡意識?;厍鄭u后,面臨平津陷落、華北危機的嚴峻局面,校內(nèi)外人心浮動,李欣等仍堅持開展了形勢學習、街頭抗日宣傳演出、在郊區(qū)畢家村一帶發(fā)展民先隊組織、動員山大在校同學反對南遷、慰問駐防青島的東北軍官兵等一系列活動。9月,經(jīng)上級黨組織同意,李欣由共青團員轉為共產(chǎn)黨員,隨之抓緊發(fā)展黨員和建立黨的組織,由李欣、陳振麓、王藝三人組成了山東大學黨支部,李欣任書記。隨著形勢、任務的變化發(fā)展,上級決定,山東大學黨支部改為中共青島特別支部,李欣任特支書記,面向全市開展黨的工作。
這時,全面抗戰(zhàn)已經(jīng)開始,華北形勢危機。中共中央發(fā)表了《抗日救國十大綱領》,號召“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勝利而斗爭”,華北局還發(fā)出“脫下長衫參加游擊隊去”的號召。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,一批進步學生在黨員的帶領下,慷慨赴難,參加了抗日游擊隊,先是在嶗山一帶,后轉至諸城、高密以及中日會戰(zhàn)的中心徐州等地。
1937年11月,李欣受上級指派離開青島,前往高密抗日游擊隊開展工作。抗日戰(zhàn)爭期間,李欣任八路軍山東軍區(qū)團政委、旅政治部主任等;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,任第四野戰(zhàn)軍第一縱隊師政治部主任、師政委等;解放后出任駐德、駐英大使館參贊,后到解放軍政治學院擔任領導工作。1985年離休,2017年在北京逝世。
陳振麓,1913年生,山東平陰人。他和李欣同時考入國立山東大學,進入理學院生物系學習。兩人入校后住在同一宿舍里,大學普通物理課又是在一起上的,因此有了彼此了解和親近的機會。李欣回憶說,“陳振麓雖然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,看起來卻像個莊戶人。他個兒不高,身體結實,疙疙瘩瘩地一副黑臉蛋兒,待人非常誠懇、熱情、樸實”。
與李欣的經(jīng)歷有所不同的是,早在1933年,陳振麓就響應黨的號召,奔赴華北抗日前線,參加了由馮玉祥和吉鴻昌將軍領導的抗日同盟軍,在這里他加入了中國共產(chǎn)主義青年團;抗日同盟軍在日寇和蔣軍的夾擊下失敗后,陳振麓考進國立山東大學。
入校后不久,和李欣一起發(fā)動成立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山大隊部。1937年5月,全國大學生在濟南辛莊集中軍訓,因他曾是一個老兵,各項軍訓科目都非常熟練,又加上能吃苦耐勞,在中隊里發(fā)揮了模范作用。軍訓結束回到學校后,上級組織恢復了陳振麓團的組織關系,并按照黨中央的統(tǒng)一規(guī)定,轉成中共正式黨員。
中共青島特支成立時,陳振麓擔任組織委員,和一個個要求恢復組織關系的同志談話,了解每個人的情況,使組織上能據(jù)此做出正確決定。那時,黨組織的中心任務是發(fā)動抗日武裝起義,工作重心從城市轉到了農(nóng)村,陳振麓直接擔任了青島郊區(qū)畢家村的黨支部書記,依靠當?shù)赝具M行武裝發(fā)動工作,進而擔負起了嶗山區(qū)域的全面工作。
1937年11月,中共青島特支改組為中共青島市委,陳振麓擔任了抗戰(zhàn)爆發(fā)后中共青島市委的第一任書記。當時,中共青島市委準備在浮山后、沙子口、登瀛、桃林、大北曲及滄口附近的十梅庵、樓山后、大棗園一帶組織四五個中隊。在畢家村、藍家莊一帶,已經(jīng)組織起來的六七十人的隊伍為第四中隊,由陳振麓任中隊長。這支隊伍中有50多人是山大的“民先”,由于其他中隊沒來得及正式成立,習慣上說的嶗山抗日游擊隊,就是指第四中隊。
1938年1月,組織決定讓他帶領嶗山抗日游擊隊前往諸城,幾經(jīng)波折,在諸城臨時縣委的協(xié)同下,組成了由黨領導的一百多人的武裝——高密游擊隊第四中隊,陳振麓擔任中隊長,并任中共魯東南工作委員會委員。
后來隨著形勢的變化,陳振麓到了東北軍萬毅部做友軍工作,因積勞成疾,不幸染上肺結核病,由于藥品和營養(yǎng)缺乏,病情越來越重,組織只好把他送回濟南老家治療和休養(yǎng),誰知竟一病不起。臨終前他呼吸都很困難,仍掙扎著高唱:“起來……”。他以24歲風華正茂之年赍志而沒,令人痛惜,但他那滿腔熱血為中華民族解放而奮斗到最后一息的崇高形象,將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里……?
文章作者:田廣渠(作者系1951年《新山大》創(chuàng)刊時的首任專職編輯之一)??
文章來源:第2123期《中國海洋大學報》(2021年3月12日)